9月7日下午,由中共福建省委政法委员会、中共厦门市委政法委员会与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在厦门佰翔五通酒店隆重开幕。作为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本届论坛以“法治护航、行稳致远——共谱海丝法治建设新篇章”为主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应邀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科技赋能安全,法治护航隐私——视频智能感知与数据保护的技术与实践》的主旨演讲。
一、技术赋能法治建设
邓中翰在演讲中指出,法治建设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论坛不仅为全球法治合作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更面向国内企业出海过程中遇到的“水土不服”和“合规风险”等问题,通过搭建平台、分享经验,助力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提升软实力。
作为“海丝安防数据安全产业联盟”首席科学家,邓中翰重点阐述了视频数据安全与智能隐私保护的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他谈到,中国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视频智能联网系统功不可没
二、AI与密码的融合
邓中翰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加密码保护”的视频数据安全和智能隐私保护技术。该技术在摄像头上对视频数据进行信源加密和签名,确保视频数据在传输、存储和转发全过程的安全。
通过对每一帧视频图像的数字签名,可实现防篡改、防伪造和数据溯源、确权等功能,有效规避人工智能视频生成技术带来的安全和法律挑战。
三、多领域解决方案落地
邓中翰提出,在两项底层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海丝安防数据安全产业联盟”的20多家成员单位已研发了数百款产品,形成了公共安全、交通管理、社区服务、智能驾驶、国土监测和楼宇自控等十多个领域的解决方案,并在国内大规模应用部署。
在公共安全领域,通过引入视频数据安全和智能隐私保护技术,不仅有效防止了敏感视频数据泄露,还为政府部门视频数据共享和资源化应用提供了安全可信的解决方案。
在交通管理领域,网约车等运营车辆的行车记录仪采用这些技术,既保障了视频数据在移动互联网上传输的安全,又有效避免了侵犯乘客、驾驶员、路人和其他车辆隐私的风险。
四、助力一带一路发展倡议
基于此,院士提出了如下建议和倡议:首先是以视频数据安全和智能隐私保护技术的应用推广为抓手,加大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视频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力度,以技术创新推进法治建设。其次是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探索应用视频数据安全和智能隐私保护技术实现视频数据跨境交换和流通的创新模式,逐步建立起基于技术保障的跨国“数字共享”机制,满足司法和安全保障等各个领域的应用需要。
“海丝安防数据安全产业联盟”各个成员单位愿意与社会各界开展广泛交流合作,共享技术和发展成果,为深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作为海丝安防数据安全产业联盟副主席单位,中星微技术亮相国际警安法务科技展区暨“出海”法商服务展区,现场展示了各智能前端产品和视频图像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等视频智联感知体系。